赵某误子
佚名〔未知〕
赵某者,吴人也。家富多藏,有子三。三子皆不学无术,恃父多金,朝夕挥霍,不务正业。有一叟善意相劝,曰:“尔之子,俱游手好闲,一旦尔殁,将何以自食?当戒之从学,而后自立。”赵某勿之听,恣子放荡。寻赵某卒,其家财竭。三子者,或乞食于街市,或盗窃于邻人,或饿仆于路侧。人曰:“此乃自食恶果也!” 然岂非其父之计浅也!
译文及注释
译文
有个姓赵的人,是吴国人,家里很富有,他有三个儿子。三个儿子都不学无术,倚仗父亲有钱就每日挥霍,游手好闲。有一位老者善意劝告他说:“你的儿子们都游手好闲,一旦你去世,他们将依靠什么去生活?应当告诫他们学习本事,以后才能独立生活。”姓赵的人不听劝告,继续放纵儿子们。不久姓赵的人去世了,他的家产全被他的儿子挥霍光了。三个儿子中有的在街市中乞讨,有的偷邻居的东西,有的饿得趴倒在路边。人们都说:“这是自作自受!”然而这难道不是他们父亲在计划孩子的未来时见识太浅吗?
注释
吴:古地名,今江苏苏州一带。
恃:倚仗。
叟:老年男子。
怨诗行
佚名〔未知〕
天德悠且长,人命一何促。
百年未几时,奄若风吹烛。
嘉宾难再遇,人命不可赎。
齐度游四方,各系太山录。
人间乐未央,忽然归东岳。
当须荡中情,游心恣所欲。
断齑画粥
释文莹〔未知〕
范仲淹少贫,读书长白山僧舍,作粥一器,经宿遂凝,以刀画为四块,早晚取两块,断齑数十茎啖之,如此者三年。(选自《湘山野录》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