春暮
曹豳〔宋代〕
门外无人问落花,绿阴冉冉遍天涯。
林莺啼到无声处,青草池塘独听蛙。
译文及注释
译文
暮春时节,已没有人过问路上的落花,只见浓郁的树荫,无边无际,遍及天涯。
林间的黄莺早已不再啼叫了,只能独自一人迈向长满青草的池塘畔,去聆听青蛙的叫声。
注释
绿阴:绿树浓荫。
冉冉:慢慢地,或柔软下垂。
天涯:天边。此指广阔大地。
独听蛙:只听见蛙鸣声。
赏析
这首绝句写的是暮春三月的景象。彼时,繁花悄然凋零,树荫却愈发浓郁葱茏;黄莺的啼鸣声渐次稀疏,而春草萋萋的池塘边,蛙声却愈发喧闹欢腾。诗人精心撷取了花落、绿阴、莺老、蛙鸣这几个典型意象,它们无一不生动地勾勒出暮春时节的独特景致,共同编织出一幅丰富多彩、生机勃勃的暮春全景图。
在古往今来的诗词创作中,暮春题材往往与惜春之情紧密相连,字里行间总弥漫着淡淡的愁绪。尤其是面对落花,诗人们无不心生伤感,如杜甫在《曲江》中便吟咏道:“一片花飞减却春,风飘万点更愁人。”黄莺作为一种季节性极强的鸟类,随着春日的逝去,其叫声也日渐稀少。诗人们常常借黄莺停歇前的鸣声,抒发对春天消逝的惋惜与
简析
《春暮》是一首七言绝句,为一首描写暮春景物的诗,通过摹写花、鸟、叶,衬托出“暮”字,点明题意。明媚的春天已经悄然消失了,花儿落了,大地上已万木葱茏;莺歌歇了,青草池塘处处有蛙声。而后的一番感叹,抒发了诗人的惜春之情。全诗情致幽美,饶有意趣,诗中两两相对,把暮春时节那种繁盛和热闹的景象生动地表现出来。
曹豳
曹豳(bīn)(1170-1249)字西士,号东亩,一作东猷,温州瑞安(今属浙江 )人。嘉泰二年(1202)进士。授安吉州教授,调重庆府司法参军,改知建昌。绍定六年(1233 ),擢秘书丞 ,兼仓部郎官。端平元年(1234 ),除浙西提举常平,移浙东提点刑狱。嘉熙初,召为左司谏。与王万、郭磊卿、徐清叟俱负直声,时号“嘉熙四谏”。嘉熙三年(1239),知福州,以礼部侍郎召,为台臣所沮,遂守宝章阁待制致仕。淳祐九年卒,年八十,谥文恭 。刘克庄为撰神道碑(《后村先生大全集》卷一四四),《宋史》附《曹叔远传》。《全宋词》辑其词二首。 10篇诗文 14条名句
贺新郎·把酒长亭说
辛弃疾〔宋代〕
陈同父自东阳来过余,留十日。与之同游鹅湖,且会朱晦庵于紫溪,不至,飘然东归。既别之明日,余意中殊恋恋,复欲追路。至鹭鹚林,则雪深泥滑,不得前矣。独饮方村,怅然久之,颇恨挽留之不遂也。夜半投宿吴氏泉湖四望楼,闻邻笛悲甚,为赋《贺新郎》以见意。又五日,同父书来索词,心所同然者如此,可发千里一笑。
把酒长亭说。看渊明、风流酷似,卧龙诸葛。何处飞来林间鹊,蹙踏松梢微雪。要破帽多添华发。剩水残山无态度,被疏梅料理成风月。两三雁,也萧瑟。
佳人重约还轻别。怅清江、天寒不渡,水深冰合。路断车轮生四角,此地行人销骨。问谁使、君来愁绝?铸就而今相思错,料当初、费尽人间铁。长夜笛,莫吹裂。